您当前的位置: 政策发布  >  政策分析 > 正文
服务大宗农产品进口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

「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提升大宗农产品计价权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项关键任务。农发行在服务我国大宗农产品进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通过完善跨境支付渠道、拓展综合性金融产品等方式支持企业获取更大的计价权,助力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大宗农产品 计价权

近年来,农发行在服务我国大宗农产品进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有关企业进口大豆、棉花、糖、肉等重要农产品提供了综合性金融服务。自2019年以来,农发行开户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的比例显著升高,2019-2023年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1553.9亿元,其中2023年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671.26亿元,同比增长257.23%,增长趋势明显。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显示出我国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积极进展,另一方面反映了市场主体出于避险等目的,自发选择人民币进行大宗商品跨境贸易结算的需求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做好大宗农产品进口服务,农发行应及时应对趋势性变化,加强分析研判,通过继续完善跨境支付渠道、拓展综合性金融服务产品,更好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

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

我国自2009年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基本上是采取渐进模式,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境内外经营主体提供更加多元化便利化的币种选择。具体策略是以贸易融资结算货币为突破口,带动人民币在金融活动和储备资产中的份额提升。通过完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制度和基础设施、深入推进金融市场制度性开放、扩大人民银行与境外央行双边本币互换、完善离岸人民币市场等措施,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长足进展。

从具体功能看,2024年一季度,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4位支付货币、第3位贸易融资货币和第5位外汇交易货币。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从2015年的12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2万亿元,增长了2.5倍;2020年以来,人民币占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比均保持在40%以上,经营主体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以规避货币错配风险的内生动力增强。

近年来,大宗商品贸易领域人民币跨境收付持续较快增长。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2年主要大宗商品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合计9857.3亿元,2023年1-9月,主要大宗商品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合计1.5万亿元。

(二)人民币国际化仍任重道远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综合指数较低。为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在参考相关货币国际化指数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审查指标的基础上,人民银行构建了人民币国际化综合指数。根据《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3年一季度末,人民币国际化综合指数为3.26,同比上升10.2%,同期,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指数分别为57.68、22.27、7.66和5.48,虽然进步明显,但与传统四大国际货币还有不小差距,与我国经济地位和体量明显不匹配。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四大货币功能进展不一。人民币跨境支付和贸易融资排名仍然较低,人民币在储备资产和金融计价中的使用更滞后于支付功能进展。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为2984亿美元,占比2.69%,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5位,同期,在已分配官方外汇储备中,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份额分别为58.4%、20.5%、5.5%和2.7%。在人民币计价功能方面,主流境外交易所均未提供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大宗商品,港交所虽然提供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大宗商品,但品种较少,市场流通性较差,成交量很低。

最后,境外市场主体主动使用和持有人民币的动力不足,特别是非居民之间人民币交易更为有限。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的《跨境人民币观察》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在接受调查的1657家企业中,有46.97%的企业认为交易对手不愿意接受人民币是目前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的主要风险和困难,这体现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交易对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担忧以及人民币在境外使用场景受限等问题。

二、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机遇与发展方向

(一)国际货币体系走向多元化,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机遇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仍将保持以美元为中心的基本格局,但边际变化不断出现。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在20世纪70年代,占全球储备货币中的比例曾超过80%,2022年末,该比例为58.36%,再次刷新历史新低。美元地位的下降,是美元独大的世界货币体系内在不稳定性的必然结果。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美国一系列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使全球经济金融始终笼罩在系统性风险威胁之下。近年来,美元“武器化”问题进一步破坏了原有的世界经济金融秩序。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开展了一系列经济金融制裁,其中就包括有“金融核弹”之称的禁止俄罗斯的金融机构使用SWIFT。这些措施影响巨大,但也冲击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安全性根基。为应对地缘局势和“美元潮汐”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加入了呼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行列,并对有经济基础支撑和可靠信誉的人民币产生更多需求。

(二)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做出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部署。我国将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制度性开放,进一步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性,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继续优化人民币国际使用生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从功能布局看,人民币国际化首先应夯实贸易计价结算货币基础,通过扩大金融市场制度性开放,提升投融资货币功能,最后以提高在各国官方储备货币中的占比为标志,达成更高的货币国际化目标。从空间布局看,人民币国际化从“周边化”起步,通过“区域化”扩大影响力,再向更大范围的“国际化”发展,即起初在与邻国、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中使用,继而在与东盟、“一带一路”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等区域合作中使用,最后成为全球广泛使用的货币。

(三)推动人民币在大宗商品跨境交易中的计价与结算

大宗商品具备商品和金融双重属性,中国作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最大需求国和最大生产国,具备大宗商品的规模优势和体量优势,有条件将大宗商品作为人民币计价与结算功能的突破口。2018年以来,我国持续强化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合作,加强“一带一路”国家在粮食、能源经贸领域合作与金融支持,尤其是资源型国家中推广人民币使用,为大宗商品交易逐步采用人民币计价与结算提供有力支撑。支持大型涉粮及能源央企、省级集团和民营龙头企业“走出去”,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回流机制。持续探索推广大豆、原油、铁矿石、黄金等面向境外投资者的大宗商品衍生品,大宗商品领域的人民币结算计价功能取得积极进展。

三、农发行服务大宗农产品进口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议

农发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多用于进口大宗农产品货款结算。总行营业部是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最多的机构。

2019年以来,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影响,客户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方式明显增多。2019年,农发行共计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383亿元,其中总行营业部办理303.64亿元,占全行79%,在北京地区货物贸易收付排名第六。此后跨境人民币业务持续较快增长。2023年,全行共计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671.26亿元,同比增长257.23%。2024年1-5月,跨境人民币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全行共计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418.18亿元,其中总行营业部办理244.79亿元,占全行58.54%。农发行应立足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继续积极支持企业以多元化战略提升供应链安全性和议价能力,以提升大宗农产品计价权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立足服务粮食安全,全力提升大宗农产品计价权和支付结算功能

1.我国大宗农产品进口呈现高位持平和多元化趋势。当前,我国大宗农产品(包括粮、棉、油、糖、肉、蛋、奶七大类)进口达到高位,随着我国人口达峰,或将出现高位持平趋势。从进口数据看,2019-2022年我国大宗农产品进口金额大幅增加,屡创新高,净进口金额由813.2亿美元增加至1432.2亿美元。2023年我国大宗农产品净进口量为1.9亿吨,比上年增加12.2%,为历史次高水平,仅比2021年的历史峰值减少2.7%。从进口国家看,呈现多元化趋势。以占进口农产品“半壁江山”的油料为例,巴西是我国油料最大的进口来源国,2023年自巴西的油料净进口量为6996.2万吨,占净进口总量64.5%;自美国的油料净进口量为2660.0万吨,占净进口总量的24.5%;处于第三至第五位的分别是加拿大、阿根廷和俄罗斯,净进口量分别为651.4万吨、200.5万吨和136.6万吨,分别占净进口总量的6%、1.8%和1.3%。农产品净进口保持高位的趋势为农发行发展国际业务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进口多元化趋势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也对包括农发行在内的各家银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2.以提升大宗农产品计价权为重要抓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核心环节是国际基础性商品和优质资产能否用人民币计价。大宗商品计价具有路径依赖以及网络效应,表现为市场参与者对原有的支付网络及货币交易渠道的依赖,对新的国际货币和支付网络持有谨慎观望态度。长期以来,由于上述原因,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功能发展缓慢,尤其是在大宗商品定价领域。因此,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始终注意加强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人民币国际使用生态,以期逐渐建立境内外交易主体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的路径依赖和网络效应,扩大海外商品和资产用人民币计价的市场规模。农发行服务大宗农产品进口,所采取的各种服务策略和手段都应当以此为重要出发点和着力点。

3.农发行可采取的具体服务策略。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关键物流节点掌控能力,增强供应链韧性”。农发行支持企业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应善于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契机,不失时机地提升跨境人民币服务能力,以跨境支付渠道安全性保障贸易安全性,支持企业以多元化战略提升供应链安全性和议价能力。应加强行业分析和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从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出发,帮助客户进行进口多元化转型,提升应对地缘政治风险、服务粮食安全的综合能力。积极把握客户需求,及时为客户提供包括本外币贷款、跨境贸易融资和本外币支付结算产品在内的一揽子服务。

如,2023年2月7日,人民银行官网发布消息,宣布与巴西央行签署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并在巴西建立了人民币清算行安排,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使用人民币直接结算。农发行所服务的大宗农产品进口商以央企、国企为主,其中大量业务是自巴西进口农产品。在此背景下,农发行可考虑支持企业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对外商的议价能力,争取签订合同时即以双币(美元+人民币)或人民币计价,由贸易双方协定支付币种比例和相应条件,增强人民币在大宗商品上定价权。此外,还可考虑以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为基点,帮助企业找准“走出去”的切入点,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支持国内大粮商从贸易端入手开展收购和掌握海外粮源,打造农产品进口多元化、安全可控的供应链。 

(二)从CIPS到数字人民币,提高大宗农产品跨境清算渠道安全性便利性

跨境贸易对支付清算渠道建设有很高要求,既要求根据国际形势变化提升安全性,也要求考虑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提升效率和便利性。目前跨境大宗农产品贸易支付清算渠道已呈现SWIFT与CIPS并重的局面,数字人民币也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和成长性。

1.以CIPS为跨境人民币支付主渠道,及时优化升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是人民币跨境清算的主要渠道。2023年,该系统处理的业务数量达到661.33万笔,金额123.0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29%和27.27%。目前CIPS有1518家参与机构,141家为直接参与者,通过专线与CIPS连接;1377家为间接参与者,通过直接参与结构与CIPS对接。农发行于2020年成为CIPS间接参与者,于2022年成为直接参与者。2020年,总行营业部率先开通CIPS对外支付功能。2021年,总行营业部成功办理农发行系统首笔中非人民币跨境支付。根据我们的调查,在支付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上,CIPS都不逊色于传统的SWIFT系统。

但是在地缘政治博弈背景下,CIPS在安全性上也存在一定隐患。根据系统逻辑,直接参与者可直接通过CIPS系统进行清算,其中大部分为中资银行或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分公司,境外直参行所占比例还很小。间接参与者需要通过CIPS+SWIFT双系统进行报文传输与清算。而SWIFT系统已被美国长期控制,美国及其盟友通过SWIFT系统实施金融制裁的风险仍需持续谨慎评估。

下一步,作为我国现有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主渠道,CIPS将持续丰富完善功能,提高跨境人民币清算效率,提高交易安全性。农发行一方面应紧跟CIPS功能完善要求,及时开展相应的升级优化,夯实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在办理跨境业务时,也应根据贸易品种和交易主体国家等情况,帮助客户综合分析汇路和币种的安全性与合理性,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

2.以数字人民币为新的突破口,提升跨境支付结算安全性便利性。数字货币已成为面向未来的货币竞争的必争之地。我国是法定数字货币研究的先行者,早在2014年就开展了系列研究。数字人民币已从消费、政务等场景,拓展落地到保险缴费和跨境贸易结算等领域。在跨境交易中使用数字货币,是近年来新的研究热点。2024年6月5日,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合建设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宣布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阶段,上述司法管辖区内的货币桥参与机构可结合实际按照相应程序开展真实交易。mBridge项目通过覆盖不同司法辖区和货币,实现高效、安全、成本更低的跨境支付和结算,数字人民币也借此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新的载体与渠道。我国在人民银行的主导下,共有20家试点银行参与了测试。

农发行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2023年9月,农发行江苏省分行与邮储银行合作为辖内企业开立了数字对公钱包,实现了数币兑出和支付的同步实时完成。农发行尚未参加mBridge项目。作为我国大宗农产品进口贸易金融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有必要对此类安全高效的跨境支付渠道早介入、早研究,投入更多资源开展研究与研发。如进入研发阶段,应以农产品及其他大宗商品的人民币计价与进口贸易支付结算需求为中心,根据交易对手国别、币种需求、进口产品特点、国际结算方式以及大客户定制化需求等科学设计渠道功能,突出安全性、智能化和可拓展性,与现有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形成既互补又有代际差异的格局。